学术研究 学术研究
儒学动态
专家观点
项目成果
研讨动态
分中心建设 分中心建设
分中心活动
传播普及 传播普及
交流互鉴 交流互鉴
尼山球友会·文明论坛
机关党建 机关党建
廉洁文化建设
球友会·文明建设
学术期刊 学术期刊
《孔子研究》
《中国儒学年鉴》
儒学名家 儒学名家

画家“缺席”的展览,“南京痛苦的嘶吼”震撼人心

来源:球友会  更新时间:2024-09-20 05:32:48

 

“这样的缺席屠杀是一种充满兽性的行为,人性居然能如此卑劣,画家吼毫无顾忌地大肆屠杀,展的嘶就连有信仰的南京僧人也不能幸免。每次有一位受害者死去,痛苦我都会画上一只鸽子,震撼鸽子飞向天空,人心就意味着——虽然人的缺席身体已死,但灵魂升天得到了解脱。画家吼”5月18日,展的嘶“为和平而努力”——法国画家克里斯蒂安·帕赫油画作品展在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开展。南京

这是一场画家“缺席”的展览。在筹备过程中,震撼帕赫先生因心肌梗死于法国时间3月18日去世,人心举办本次展览是缺席他生前的唯一心愿,而主角的突然离世也让这场展览永远少了一个鲜活的身影。帕赫的家人来到南京,为他达成最后心愿,和现场中外观众一起缅怀他。

 帕赫与他创作的《暴行》

他用独特碎形几何画风,

带观众感受历史的凝重

展览汇集了帕赫先生于2015年至2019年创作的44幅油画作品,以“南京痛苦的嘶吼”“帕赫眼中的南京”和“沟通中外的桥梁”三部分串联起他的中国纪行,展现了帕赫先生对南京这片土地的认识与思考,希望这些带有历史情感和生活气息的画作,能让世界各地的参观者感受历史的凝重,感悟和平的可贵。

《地狱的眼睛》

在他的画作中,常常带有一种“碎裂”的痕迹,用以表现南京大屠杀题材时,更带有浓烈的悲怆感。那是帕赫创造的独特碎形几何画风。他自25岁开始绘画创作,作品曾在美国、英国、德国等多个国家展出并被众多艺术机构和社会名流收藏。帕赫擅长以温暖明快的色调作画,他是一位把丙烯作为油画颜料进行技法结合创作而闻名于众的画家。策展中也融入鸽子、几何等元素,与南京帕赫的画作呼应。展览中还设有图片、实物等资料,帮助观众进一步了解帕赫的艺术人生。

十多年前,帕赫第一次得知南京大屠杀历史,被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南京遭受的劫难而深深刺痛,他决心用画笔让更多的人了解侵华日军在南京犯下的反人类暴行。2015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法国巴黎公布“南京大屠杀档案”入选《世界记忆名录》,标志着这段历史应当成为全人类的共同记忆。同一年,帕赫先生创作了将近8米长的巨幅油画《暴行》,这是他30多年绘画生涯中创作的面积最大的一幅作品,也是他最为人称道的画作,是他对于南京大屠杀历史的深刻理解和艺术再现。许多人站在这幅画面前静静欣赏,灭绝人性的暴行带来的震撼,以及由此展开的历史思索,深深笼罩着大家。

女儿夏梦细看父亲画作


他深爱中国,

南京也是他心之所向

帕赫深爱中国,此处是他心之所向。他爱南京,尤其爱这个城市的坚韧性和现代性,尽管在二战期间,南京曾饱受摧残。帕赫是南京的荣誉市民,并且拥有以他命名的艺术工作室。对此,他深感自豪。他用心创作,用色彩为和平作画,因此,在创作《暴行》这幅描绘侵华日军对中国人民残酷行径的作品时,他承受了巨大的痛苦,但同时,当作品在画布上完成时,他也感到解脱,所以他将这幅画命名为《解脱》。

在最后留给南京的寄语中,帕赫先生说,于5·18“国际博物馆日”在“和平之都”南京举办本次展览具有特殊的意义。博物馆是一个为社会及其发展服务的、向公众开放的非营利性常设机构,为教育、研究、欣赏的目的征集、保护、研究、传播并展出人类及人类环境的物质及非物质遗产。“国际博物馆日”旨在提高公众对博物馆在国际社会发展中所面临的挑战的认识。当你在南京参观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时,入口处树立着醒目的“肃穆”提示牌。正是在这里,观众表达着他们对逝者的尊敬。

《南京的恐怖》


今天是他的生日,

向世界传递和平之声

帕赫先生的妻子告诉记者,丈夫去世两个月了,今天是他的生日,今天在这里实现丈夫的遗愿、举办画展对她来说具有特别的意义,对于能够向世界传递和平感到非常荣幸。女儿夏梦回忆起那些帮助爸爸筹办画展的点滴。“爸爸跟我聊过很多有关南京大屠杀历史,我们也谈论在二战期间发生在法国与德国之间的事情,人类共同的伤痛更能感同身受。”

市委宣传部副部长、纪念馆馆长周峰表示,在中法建交60周年之际举办本次展览,就是要通过法国艺术家对南京大屠杀这段人类记忆的跨国界传递,表达中法两国人民不忘历史、珍爱和平、开创未来的共同心声。

《南京,为和平而努力》

他还说,相信帕赫先生的作品将搭建起中外交流的“历史之桥”“和平之桥”“友谊之桥”,启发人们思考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历史,珍惜和维护来之不易的和平。纪念馆愿同法国各界朋友和所有坚持正义和平的人们携手努力,共同深化南京大屠杀的“世界记忆”,弘扬和平发展的全人类共同价值,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张楠


校对 陶善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