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研究 学术研究
儒学动态
专家观点
项目成果
研讨动态
分中心建设 分中心建设
分中心活动
传播普及 传播普及
交流互鉴 交流互鉴
尼山球友会·文明论坛
机关党建 机关党建
廉洁文化建设
球友会·文明建设
学术期刊 学术期刊
《孔子研究》
《中国儒学年鉴》
儒学名家 儒学名家

江苏未来产业观察︱乘风逐绿,氢能“链”出新动力

来源:球友会  更新时间:2024-09-20 06:31:36

 

“用明天的链科技锻造后天的产业”,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推动下,江苏全球颠覆性科技创新成果不断涌现,未产未来产业正成为各地抢占未来竞争制高点、业观构筑竞争新优势的察︱乘风出新最前沿。当时代掀起“未来”与“产业”的逐绿融合浪潮,勇立潮头的动力江苏再次扬帆起航。2024未来产业创新发展交流大会召开之际,链推出“江苏未来产业观察”系列报道,江苏看未来产业如何在现实世界烙下缤纷色彩。未产

氢能,业观以其零排放、察︱乘风出新效率高的逐绿独特优势,被视为21世纪的动力“终极能源”。在江苏,链我们距离这一充满遐想的能量有多远?

一套碱性水电解槽制氢能力达1000Nm³/h;

国内最大功率300千瓦氢燃料电池电堆能“带动”一辆矿卡;

一辆氢能助力自行车,最高时速可达23公里,为城市再添一抹绿……

全球能源结构不断优化的今天,极具潜力的氢能产业正孕育着新的经济增长点。放眼江苏,300多家企业、1.5万余份专利,绘出氢能制、储、运、加、用全产业链图景,擘画出“氢风”逐绿江南岸的美好未来。

谋篇布局,“制储输用”全链发展

从双极板焊接、镀膜到电堆组装,再到电堆活化及测试,一个个环节接力作业,最后由AGV智能小车运送物件……苏州张家港市的国富氢能水电解智能化工厂里,机械臂在挥舞翻转间澎湃着绿意盎然的生产力。

“这是国内首个制氢自动化覆盖面最全、信息化程度最高的智能车间,可年产500套碱性电解水制氢装置。”江苏国富氢能总经理助理杭波介绍,自2016年落户张家港以来,国富氢能就开始在氢能全产业链的高端装备环节进行产品布局和技术储备,当前,公司已实现了氢气液化装备以及储氢容器的全部自主化研发,打通了“制、储、运、加、用”的氢能全产业链,其加氢装备及供氢系统在国内市场占有率位列第一。

一企带一链,一链串一片。作为张家港重点培育的链主企业,国富氢能俨然已是其氢能产业布局中的一颗明珠。据了解,张家港市已完成氢能全产业链布局,涉氢企业共40余家,年产值超百亿元。凭借良好的低温压力装备产业基础,张家港已为我国100余座加氢站提供成套设备,为全国三分之一的氢燃料电池汽车提供了氢瓶和供氢系统。

打开江苏氢能产业版图,可以看到,苏州张家港板块“链”上成景之时,其他区域也围绕全产业链竞相逐“绿”、“落子”成势。

在无锡,2022年江阴把准“氢能风口”,一次性签下江苏清能氢燃料电池电堆和系统总成项目、上海华熵能源空压机和回氧泵项目等10个氢能项目;在常州,2021年年底永安行“氢能自行车系统”就正式投运,成为全球首个大规模量产运营的“氢能自行车系统”;在扬州,致力于氢燃料电池电堆和系统研发、生产的江苏耀扬2023年成为国内最大功率300千瓦氢燃料电池电堆诞生的“摇篮”。

数据显示,我省氢能产业链相关企业和机构超过300家,企业数量占全国总数量的8.5%,位居全国第二。

提质赋能,科创平台精准锻“链”

“哐当、哐当”,一块块小拇指大小的不锈钢在-269°C的液氦中浸泡后,被金属摆锤撞击后,仍覆盖着一层白霜。这是江苏省特种设备安全监督检验研究院常州分院氢能中心实验室的日常一幕,撞击试验是为了检验液氢储运容器所选材料的“强度”。

“液氦的温度是-269°C,液氢的温度是-253°C,如果在-269°C的温度下材料都能满足冲击试验相关标准的要求,那在液氢温区下就有更高的安全冗余。”省氢能中心检验员丁益告诉记者,这套装置由省市场监管重点实验室(液氢储运装备安全技术)自主研发,今年1月,查特深冷工程系统(常州)有限公司向浙江一企业交付的6台506.1m³商用液氢储罐就是由这套装置保驾护航的。自去年6月份投用以来,该平台已完成10家公司349份样品测试并出具报告。

全省范围内,为氢能企业提升产品质量赋能的科创平台还有很多。8月初,常熟市市场监管局召开常熟市氢燃料电池及零部件产业质量创新联合体成立,27家单位携手解决制约氢能产业发展的“痛点”“堵点”。在研发方面,江苏已集聚苏州市氢能产业创新中心、张家港氢云新能源研究院、江苏华昌-电子科技大学氢能联合研究院、国家再制造汽车零部件等多门类氢能创新服务平台。

一系列科创平台加速建设,为江苏氢能产业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能。如今,全省已经攻克了高压储(输)氢设备轻量化、高效液氢制备与储运、车载供氢系统、大规模碱性电解槽、燃料电池及关键材料以及动力系统集成等系列核心技术。

截至2024年7月,全省氢能相关发明专利申请量和获发明专利授权量分别达到15376件和5737件,全国占比为9.97%和7.86%,均居全国第二,其中,氢燃料电池领域发明专利申请量为6322件,居全国第一。省科技发展战略研究院的研究表明,江苏的氢能高水平专利位居全国前列,且领域覆盖最广,相对技术优势全国第一。

聚链扩圈,“氢能高地”悄然崛起

8月2日15时,国家能源集团宁东可再生氢碳减排示范区一期项目永利制氢厂成功产出绿氢,实现项目一次性投料开车成功,并完成氢气品质在线检测,标志着国内“首例”集绿氢制储、输运、加用及氢气品质检测于一体的氢能全产业链创新生态项目全面贯通。该项目的成功离不开江苏氢能企业的助力。

“作为制氢厂关键技术支持方及核心设备供应商,我们针对该项目特点、技术要求,为该项目定制生产了全国首套千方级五对一水电解制氢系统。”南通安思卓新能源有限公司总经理倪海宁介绍。这种全程服务的实现源于全链布局的眼光。2017年落户如皋后,南通安思卓新能源有限公司瞄准氢能全产业链发展。“如皋氢能产业园内不仅有制氢设备供应商,还有燃料电池、系统控制设备等相关企业,对我们而言,这种资源集聚效应有助于提高产业协同效率。”

2010年布局氢能产业以来,如皋一步步聚链成群,规划建设的氢能产业园先后招引落户江苏清能、势加透博、安思卓等近20家氢能企业,“如皋氢能”日益成为一张特色产业名牌。氢能产业园管理办公室主任谢智鹏表示:“接下来,我们将力争实现‘氢能相关企业数量突破50 家,打造5家以上专精特新领军企业,实现全产业链产值规模突破20亿元、打造省级氢能产业孵化器’的三年发展目标。”

长江之南,“新能源之都”常州,位于武进区的常州氢湾建设如火如荼,现已集聚氢能相关企业40余家,吸引来常州西太湖氢科学与工程研究中心、江苏省绿色催化材料与技术重点实验室等一批创新平台。

太湖之畔,“新能源装备之都”无锡,位于江阴临港的氢能产业园“风光氢储”集群发力,60多家新能源企业“抱团”逐绿。制氢装备产业、燃料电池产业向着百亿产业发起冲击之时,全市新能源产业规模朝着千亿级行列迈进。

在消费端,氢能产品也正与人们开启“亲密接触”。南京钟山风景名胜区内,200多辆氢能助力自行车“点缀”山林;扬州市区的“101路线”上,20辆氢燃料电池公交车载着市民饱览城市风光。

乘风而上的孜孜探索迎来应用场景的多点开花,江苏氢能产业正拔节生长。

“接下来,我们将推动氢能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力争建设成为国内氢能产业高质量发展示范区。”江苏省发展和改革委相关负责人表示,预计到2027年,我省将建成商业加氢站100座左右,氢燃料电池车辆推广量超过4000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