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研究 学术研究
儒学动态
专家观点
项目成果
研讨动态
分中心建设 分中心建设
分中心活动
传播普及 传播普及
交流互鉴 交流互鉴
尼山球友会·文明论坛
机关党建 机关党建
廉洁文化建设
球友会·文明建设
学术期刊 学术期刊
《孔子研究》
《中国儒学年鉴》
儒学名家 儒学名家

回到历史语境 《诗说唐朝三百年》援诗入史重读唐诗

来源:球友会  更新时间:2024-09-20 06:06:05

 

援诗入史,历史诗史互鉴,语境援诗是诗说史学大家陈寅恪先生首创的研究方法。日前,唐朝唐诗人民文学出版社联合九久读书人推出的百年《诗说唐朝三百年》是对这一方法的一次实践。

在这套书里,120位诗人的重读300首唐诗,回到了它们各自的历史历史语境:李世民通过玄武门之变上位,诗人王绩用“相顾无相识,语境援诗长歌怀采薇”讽刺他骨肉相残,诗说却不知道一个盛世即将来临;继承贞观遗风,唐朝唐诗打造了永徽之治的百年高宗李治被武则天凄婉哀怨的《如意娘》“看朱成碧思纷纷,憔悴支离为忆君”打动,入史从而中断李唐国运;为了巩固武周江山,重读武则天重用酷吏,历史陈子昂劝谏无果,被迫随军出征,途中吟下千古绝唱:“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神龙革命后,武则天退位,李唐国运得以延续。等到玄宗即位,他将唐朝国力推向巅峰,缔造“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的开元盛世,晚年时却宠信奸臣,导致“渔阳鼙鼓动地来,惊破霓裳羽衣曲”;在郭子仪、李光弼的努力下,安史之乱被平定,消息传到蜀地,杜甫手舞足蹈,高唱:“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然而,经此一乱,加上宦祸党争的侵蚀,大唐已病入膏肓,深陷党争旋涡的李商隐慨叹:“向晚意不适,驱车登古原。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最终,大唐在藩镇崛起中走向灭亡,公元907年,朱温代唐称帝,诗人高蟾伤心不已:“曾伴浮云归晚翠,犹陪落日泛秋声。世间无限丹青手,一片伤心画不成。”

那些穿越千年仍然闪闪发光,在时间的流转中拥有了普遍审美意义的诗行,至此回到了它们诞生的时代背景,重新获得了丰厚的历史内涵,所谓以史证诗。与此同时,这些诗歌又反过来观照历史,帮助我们更形象地理解历史的变迁,在这套书里,诗歌已经超越了文学的价值,它们既是帮助读者进入唐朝的钥匙,也是记录唐朝历史的载体,甚至是唐朝历史本身。当然,诗歌不能穷尽历史,但历史将因为这些诗人和他们的诗,变得更加有底蕴和生命力。

与市面上写唐诗的书,多采用诗人传记的形式,通过梳理诗人的生平,讲诗人不同时期的诗作,以致作为背景的历史比较碎片化不同,这套《诗说唐朝三百年》的历史是完整且连贯的。为了呈现唐朝的肇兴、鼎盛、动荡与衰没的全过程,《诗说唐朝三百年》采用编年体的体例,按照时间的顺序,由小故事串起大事件,用大事件演绎大时代。故事与故事之间因果相承,流畅得就像精彩的连续剧。这种像一根链条,一环扣一环的叙事方式,能帮读者立体地感知唐朝历史发展的脉络。每个故事展现2-3年的历史,其密度是同类书不能比的。而且,每个故事都充满了生动又丰富的细节。

诗史互证互鉴,让读者在读诗时,因为有史的加持,从而更深刻地理解诗,读史时因为有诗的穿插,更觉得历史生动鲜活。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沈昭


校对 陶善工